凭借性价比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电动自行车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截至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并仍在不断上升。不过就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锂电安全问题如何保障也需要各方引起深思。国家消防局数据显示,2022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1.8万起,同比上升23.4%,主要系
锂电池导致。
因此,针对供应端鱼龙混杂的现状,落实统一规范标准刻不容缓。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消息,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团体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
动力电池组技术规范》已修订完成,将从2023年6月19日开始正式实施,原团体标准同时废止。新修订的团体标准更加突出产品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销售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
电池的安全性。
标准由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会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机构和行业企业共同修订,共新增19项、补充完善20项相关技术要求,首次提出了电池组与整车互认协同识别和电池(单体)标识、针刺、热滥用、过放电、外部短路要求,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其中,互认协议有助于遏制非法拼装行为,避免因车和电池不匹配造成短路等,引起意外事故;新增的电池(单体)针刺、热滥用检测项目,能够有效解决锂电池由于高温、碰撞后隔膜破裂造成的安全问题。据悉,既往大量案例中,因选择非原装电池、擅自改接线路等导致恶劣后果的比比皆是,用电安全不容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特别要求电动自行车配备电池组过温报警功能,即当电池组内部温度或某一电池的温度达到80度时,车辆或电池组应在30s内发出报警声音。这有利于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第一时间注意到电池过热风险,从而及时进行应对,从源头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另外,新标准对电池(单体)的稳定性能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了锂电池组的安全性能指标,可为有效防范锂电池起火、爆炸事故风险筑起安全屏障。
新版标准生效后,电池组与整车的互认协同功能,有关电池组管理系统(BMS)的过温报警功能,电池(单体)针刺和电池组提手强度等涉及安全方面的新增技术指标都将纳入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采信,进而统一管理。作为消费者来说,可根据官方公布合格品名录进行选购,选择符合规范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