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详情
采用双重触点,实现了较高的接触可靠性。
用卡来保持1组的a触点、b触点,相互强制性地进行驱动。触点发生粘连时,可确保其他的触点间隙达到0.5mm,停止下一个动作,并检测粘连。
拥有4组强制驱动触点,这些触点并未被电枢固定,动作时即使发生触点粘连,其他三组触点也可通过线圈无励磁进行复位。可复位到粘连检测和初始状态。
通过卡和隔离器来分离各个触点,放置入独立的空间内,防止极之间发生短路。
高度的耐压性能,可达AC2,500V。(触点与线圈间)
采用4间隙平衡电枢的高效率有极磁电路,实现了超薄、高灵敏度(额定消耗功率500mW)。
标准品通过了UL/CSA、TÜV、SEV。符合欧洲标准。获得TÜV标准。依据欧洲标准SUVA。
SF继电器中具有安全机构,即使受过负载和电路异常(电路和机器的故障和寿命以及干扰、浪涌、环境等突发性的外部因素所导致的故障)的影响,发生触点粘连和弹簧熔断、或者意外的接电器故障(线圈断线、动作不良、复位不良、以及动作弹簧、复位弹簧的疲劳和折损)和达到寿命极,也可切实地停止下一个动作,或者通过自身的能力来使其复位到安全装置。
构造 | 功能 | |
---|---|---|
1.强制驱动方式 (2a2b,4a4b型) | ![]() 构成1组的a触点、b触点粘结在同一卡上,各个触点的动作由其他触点的动作来限制。 | 即使是在触点发生粘连时,也要确保其他触点间隙达到0.5mm以上。 (例)如左图所示,即使b触点发生粘连,a触点确保触点间隙达到0.5mm。可停止下一个动作,检测粘连。 |
2.独立动作方式 (4a4b型) | ![]() 4组触点均未被电枢控制,即使其中一个外侧触点发生粘连,其他三组触点也可通过线圈无励磁进行驱动。 | 可构建能复位到粘连检测和初始状态的安全电路。 (例)如左图所示※外侧NO触点发生粘连的情况下,其他三组触点可通过线圈无励磁进行复位,NO各个触点确保0.5mm以上的触点间隙。 |
3.隔离室方式(2a2b,4a4b型) | ![]() a触点和b触点通过机身、卡的隔离器以及卡进行分离,设置在独立的空间内。 | 即使因短路电流而发生弹簧熔断和弹簧折损的情况,也可防止极之间发生短路。 (例)如左图所示,※1和※2即使动作弹簧发生熔断,极之间也不会发生短路。 |
4.2a2b触点 4a4b触点 | COM触点独立的(2a2b)、(4a4b)触点构成。 | COM独立,可构成异极电路。 可构成各种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 |
即使因过负载和短路电流等发生粘连,SF继电器仍能维持规定好的动作状态。可简单地进行粘连检测,构成安全电路,即使发生粘连仍可维持安全状态。
b触点(,No.3)发生粘连时,电枢处于不动作的状态,两个a触点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保持切实切断的状态。
![]() | → | ![]() |
(例)触点粘连的情况下。两个a触点(No.2,No.4)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
a触点(No.2,No.4)发生粘连时,电枢处于不复位的状态,两个b触点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保持切实切断的状态。
![]() | → | ![]() |
(例)No.2触点粘连的情况下。两个b触点(,No.3)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
|
触点No. | No.2 | No.3 | No.4 | |
---|---|---|---|---|
端子No. | 11-12 | 7-8 | 5-6 | 9-10 |
下表表示a触点粘连的情况下施加0V、b触点粘连的情况下施加额定电压时的其他触点的状态。
其他触点的状态 | |||||
---|---|---|---|---|---|
1 | 2 | 3 | 4 | ||
粘连端子No. | 1 | — | >0.5 | >0.5 | |
2 | >0.5 | — | >0.5 | ||
3 | >0.5 | — | >0.5 | ||
4 | >0.5 | >0.5 | — |
>0.5:触点间隙0.5mm以上
空白栏:close或open
※ | 触点间隙表示初始状态。 因负载开闭而发生触点转移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实际负载进行确认。 |
---|
内侧触点(No.2,No.3,No.6,No.7)发生粘连时,电枢处于不动作的状态,四个a触点的触点间隙
确保达到0.5mm以上,保持切实切断的状态。
![]() | → | ![]() |
(例)No.2触点粘连的情况下。四个a触点(,No.3, No.5,No.7)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
外侧触点(,No.4, No.5,No.8)发生粘连时,粘连触点与相邻触点的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其他触点通过线圈无励磁进行复位。
![]() | → | ![]() |
(例1)触点粘连的情况下。相邻触点No.2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其他触点通过线圈无励磁返回到正常的复位位置,a触点(No.3, No.5,No.7)的触点间隙确保达到0.5mm以上。b触点(No.4, No.6,No.8)返回到导通状态。
(例2)串联使用外侧的情况下。即使一个触点发生粘连,其他触点仍独立动作,确保0.5mm以上的触点间隙。
|
|
触点No. | No.2 | No.3 | No.4 | No.5 | No.6 | No.7 | No.8 | |
---|---|---|---|---|---|---|---|---|
端子No. | 20-19 | 12-11 | 8-7 | 16-15 | 13-14 | 5-6 | 9-10 | 17-18 |
下表表示a触点粘连的情况下施加0V、b触点粘连的情况下施加额定电压时的其他触点的状态。
触点No. | 其他触点的状态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粘连端子No. | 1 | — | >0.5 | >0.5 | ≠ | >0.5 | ≠ | >0.5 | ≠ |
2 | >0.5 | — | >0.5 | >0.5 | >0.5 | ||||
3 | >0.5 | — | >0.5 | >0.5 | >0.5 | ||||
4 | ≠ | >0.5 | >0.5 | — | ≠ | >0.5 | ≠ | >0.5 | |
5 | >0.5 | ≠ | >0.5 | ≠ | — | >0.5 | >0.5 | ≠ | |
6 | >0.5 | >0.5 | >0.5 | — | >0.5 | ||||
7 | >0.5 | >0.5 | >0.5 | — | >0.5 | ||||
8 | ≠ | >0.5 | ≠ | >0.5 | ≠ | >0.5 | >0.5 | — |
>0.5:触点间隙0.5mm以上
≠:触点close
空白栏:close或open
※ | 触点间隙表示初始状态。 因负载开闭而发生触点转移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实际负载进行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