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详情
变频器可以分为单象限、二象限及四象限运作,四个象限的定义如下:
象限,电动机正转运转,能量从变频器到电动机,电动机的转速及转矩都为正。
第二象限,电动机正转回升或减速制动运转,电动机呈发电机模式,能量从电动机到变频器,转速为正,转矩为负。
第三象限,电动机反转运转,能量从变频器到电动机,电动机的转速及转矩都为负。
第四象限,电动机反转回升或减速制动运转,电动机呈发电机模式,能量从电动机到变频器,转速为负,转矩为正。
其中象限及第三象限是转速及转矩同方向,第二象限及第四象限是转速及转矩反方向。
大部分的应用只在象限内运作,应用过程中都是由变频器提供能量给电动机,例如像变动转矩的负载(如离心泵浦及风扇)及一些定转矩负载,像压出机,其转速及负载均为正。
有些应用会在及第二象限内运作,表示其速度为正,但转矩可能为正或为负,像风扇的减速时间若比其机械损失消耗能量的速度要快,就会进入第二象限。有些资料定义二象限运作是在及第三象限内运作,其速度及转矩可能同为正或同为负。
有些应用会有四象限的运作,其速度及转矩都可以为正值或负值,而速度和转矩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例如升降机在车厢满载时上行,变频器需提供能量给电动机,速度和转矩的方向相同,若在车厢满载时下行,电动机需提供能量给变频器,速度和转矩的方向相反,有些非平面使用的输送带也有类似特性。当变频器的直流链电压小于电动机反电动势(BackEMF),且变频器的电压及反电动势极性相同时,会出现能量回升(Regeneration)的现象,也就是能量从电动机流到变频器。
电动机若不透过变频器,直接接一般三相交流电源,在启动瞬间会有很大的突入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6至8倍。若使用变频器启动,变频器一开始会输出较小频率及电压的交流电压给电动机,再依已规划好的速度提升频率及电压,此启动方式比较不会造成大的突入电流,配合变频器启动,电动机在低速时可以在输入电流不到额定电流50%的条件下输出150%的额定转矩。若经过适当的调整及控制技术,电动机可以从静止到额定转速的转速范围内,都输出150%的额定转矩。不过一般电动机的散热风扇是由电动机本身驱动,在低速时风扇转速也一起变慢,散热效率不佳,若在低速运转时,因为冷却条件的恶化,不太容易在低速时有明显的大转矩,需透过独立提供风扇电源的专用电动机才比较有可能。
电动机透过变频器减速的过程和启动加速的过程类似,变频器用已规划好的速度降低频率及电压,当频率接近零时,变频器停止输出电压,电动机自然停止。另一种停止方式是变频器不降低频率及电压,直接停止输出,电动机会因为本身的摩擦力而停止,但前者可提供的制动转矩较大,电动机减速停止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减速过程可能会有能量由电动机进入变频器,若在直流链上加装一个由功率晶体及电阻组成的制动电路,将电动机回昇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可以提升变频器的制动转矩。若配合四象限的整流器,也就是主动式前端(activefrontend),变频器在制动时可以产生反向转矩,并且将能量回灌到三相交流电源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