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作为发展推力,助推固态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全固态电池作为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推动制定发展固态电池等标准字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等标准研制。这一举措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企业可依据标准明确技术路线,优化材料开发和工艺设计;另一方面,检测机构能够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快速判定产品类别,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倒逼效应,部分依赖“半固态”概念炒作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型压力。
2025年9月,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2024年国家曾投入60亿元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关。并且,市场消息称,工信部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行动进行中期审查,经审查通过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这无疑为固态电池的研发注入了动力。
市场作为发展拉力,刺激固态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等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动力源。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固态电池完全满足其需求。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成为新蓝海,固态电池作为其上游产业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的推动下,企业纷纷下场,加快布局,展开了激烈的产能与技术卡位战。
在国内市场,传统电池产业巨头和电池产业新锐均采取了行动
国轩高科于5月17日首次发布采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金石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50Wh/kg,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装车实验。
欣旺达第三代全固态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孚能科技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并实现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
“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此前已经明确将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比亚迪表明其全固态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路线,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以上,是当前主流液态电池的2倍,理论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比亚迪也明确了推进节奏:2027年将开启全固态电池的示范装车,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国际市场上,多家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
丰田计划2025年开始小规模生产全固态电池,并在2030年之前实现量产;日产计划2025年建立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并于2028年上车;大众集团与QuantumScape合作,计划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福特则计划在2026年推出配备固态电池的车型。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曾在去年提醒称,日本和欧美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意图改变目前在液态锂电池方面落后于中国的局面。
在顶层政策的强力指引和市场需求的真切呼唤下,固态电池的技术产业化竞赛已经鸣枪。中国企业在落地速度上占据了先机,而国际巨头则在默默积蓄力量瞄准下一代技术。尽管全面普及尚需时日,但汽车的动力心脏,正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迎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