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工业电器网>资讯列表>回望202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全年要闻汇总

企业推荐

更多

回望202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全年要闻汇总

2024年01月25日 14:14:26 人气: 370 来源: 环保在线
  动力电池回收,一个被认为将释放千亿市场空间的新兴产业,在2023年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及政策层面“真金白银”的支持。如深圳市《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拟对纳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企业示范项目,按照经核定总投资的20%,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
 
  随着新能源汽车退役高峰临近,作为其核心组件的动力电池,自然也应得到妥善处理,以期待实现全流程绿色化。据了解,电池容量在80%以下的退役电池降级还可以用于备电、两轮车等场景;而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则能够通过破碎提炼出锂、钴、镍等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按照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超过58万吨估算,2028年后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260万吨。
 
  如此巨大的处理需求正催动相关产业链加速完善,仅2022年一年,新注册的电池回收企业超出了4万家。为打造从业“正规军”,工信部从2018年开始公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即业内俗称的“白名单”,加上最新公布的第五批企业,目前共有156家企业入选。其中一个明显趋势是,申报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多,第五批的68家相较于第一批的5家增长相当可观。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强劲吸引力。
 
  纵观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发展历程,2023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年份之一。
 
  整车、电池、固废回收巨头及投资机构纷纷下场
 
  2023年1月4日,电池回收企业瑞隆科技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由蔚来资本领投,瀚晖资本、美的资本、锂电巨头产业资本等机构跟投。据悉,瑞隆科技已入选工信部第四批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拥有数万吨电池级钴、镍、锂产品的湿法冶炼产能。11月2日,该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2亿人民币增至约2.09亿人民币。
 
  同期,金晟新能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C轮两轮融资。其中,B+轮由达晨财智、基石资本以及博世旗下博世创投和博原资本等联合投资,C轮则由政府背景的产业资本领投。至此,金晟新能在B系列及C轮融资中已累计获得融资10余亿元。作为锂电回收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金晟新能成立于2010年,深耕退役锂电综合回收利用领域,并已进入华友钴业、中伟、LG化学、宁德时代等国内头部锂电企业供应体系。
 
  1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将在广东佛山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根据要求,该项目将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含兼容过程料)及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及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建设期限为4年,以借助大湾区新能源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保障公司上游关键资源和原材料供应。
 
  而在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宁德时代表示,公司正与欧洲的一个合作伙伴商谈,讨论在欧洲建立多个动力电池回收站,同时也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北美建动力电池回收站。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进军欧洲动力电池市场之后,再拓宽业务至回收领域。尽管宁德时代并没有直接透露具体的合作伙伴,业界仍猜测认为,巴斯夫可能是其候选人之一。
 
  3月份,固废回收头部企业格林美牵手奔驰与宁德时代,奔驰将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交由格林美及邦普处理后,回收其中的的镍、钴、锰、锂等关键原材料。这些再生材料将用于宁德时代的供应链,并用于生产奔驰所用的新电池,形成完整的电池回收与再生产循环体系。在这之前,格林美2023年年初还与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拟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根本消除动力电池对社会的污染。
 
  7月,继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中油绿电新能源后,中国石油再参与成立一家新能源公司,业务涉及充电站、动力电池回收等。作为大股东,中国石油持股比例为49%;第二大、第三大股东分别为宁夏众维新能源、昆仑信托。
 
  国家层面频发利好,鼓励废旧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
 
  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围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标准体系、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加快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迭代升级、促进动力电池关键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再次强调,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尽早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支持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拟开展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审批“白名单”试点工作,至2025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选择部分再生铅企业和废铅蓄电池收集单位建立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审批“白名单”。其中,要选择一批技术装备先进、污染防治设施完备、环境管理水平高、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再生铅企业,作为“白名单”中的接受单位。
 
  12月,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工作,将用于我国境内进行的动力电池研发、设计、生产、装机、使用、维修、更换、报废、回收、处理、贮存及运输等各环节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相关管理工作。
 
  该文件指出,电池生产企业应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拆解技术信息。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材料、公开动力电池中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比例。电池生产、汽车生产企业应将本企业研发、生产、装机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集中交售给综合利用企业处理。同时,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本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内自设或委托建立与销售量相匹配的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电池生产企业应在本企业动力电池直接销售的省级行政区域内自设或委托建立与销售量相匹配的集中贮存型回收服务网点。
 
  国内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近在眼前,海外市场再起风云
 
  3月10日,国内首个锂电循环产业互联网平台“锂++”上线,主要发起方天奇股份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不仅涉足汽车智能装备及运行维护,也在汽车报废拆解、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元素提取以及资源化利用方面颇有建树。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也出现在该平台的共建方名单中。
 
  7月10日,集群车宝及常岳新能源“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数字化回收平台”新闻发布会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圆桌论坛在广州召开,参会代表共同探讨了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集群车宝数字化终端渠道与常岳新能源大数据检测评估相结合,可以解决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板块的痛点,既有利于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有利于新能源车辆的安全行驶。
 
  12月,广西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认定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的函”,由博世科牵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认定,主要针对废旧锂电池及电池厂废料提取镍钴锰锂有价元素回收率低、镍钴锰锂复杂溶液体系的除杂净化不彻底、沉锂回收率低以及三废全量化资源化路径不畅等技术难题。
 
  欧洲市场方面,欧盟于2023年6月通过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增加了碳足迹等要求,并由“指令”变为“法规”。按照新法,电动汽车电池与可充电工业电池计算产品生产周期的碳足迹,未满足相关碳足迹要求的,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动力电池出口商而言,海外市场拓展在即,作为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欧盟此时颁布新的电池环保法,无疑将会对企业造成新的生产成本压力。为呼应全球市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宣布,将号召企业一起编制碳足迹计算方法,并与欧盟对接争取互认。
 
  9月,捷豹路虎与可再生能源公司Wykes Engineering宣布,将合作开发英国最大的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将主要由废旧动力电池构成。据了解,单个Wykes电池储能系统(BESS)将使用30块捷豹I-Pace汽车(捷豹汽车首款纯电动SUV量产版本)的废旧电池,该系统最多可存储高达2.5 MWh的电能。捷豹路虎预计,到2023年底,其供应的电池可储存多达7.5 MWh的电能,足以为750个家庭提供一天的电力。
 
  北美市场方面,2023年7月,美国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 Material发布消息称,公司正在进行融资谈判,希望筹集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在内华达州建立首座大型工厂。如这笔交易顺利完成,Redwood的估值将飙升至50亿美元(当前约合人民币359.1亿元)。该企业电池回收、生产电池阳极铜箔和阴极材料,目标是打通电池回收、原材料提取、供应原料、生产新电池的链条,从而打造闭环电池供应链。
 
  通过对2023全年动力电池回收“大事件”不完全梳理,我们可以明确感觉到,动力电池回收有望成长为一个朝阳产业,前景可期。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